当外界都在翘首以盼新任CEO吴泳铭上任后的首份财报,阿里(BABA.NYSE,09988.HK)却意外抛出了另外两个重磅消息——云智能集团的分拆不再推进;盒马鲜生的IPO暂缓。

阿里大船转舵 吴泳铭重绘战图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与此同时,阿里宣布,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1688、闲鱼、钉钉、夸克浮出水面。

  对于一系列调整,吴泳铭定调称:“无论过去的商业模式有多成功,都必须翻篇归零,唤醒重新创业的心态。未来10年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巨大的不确定性与机遇将同时出现。阿里正开启一段崭新的创业历程,并为全力投入科技变革做好准备。”

  历时近一年的动荡和变革,阿里在2023年底重绘战略图谱:面向未来,阿里将有3个重要优先级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从马云到张勇再到蔡崇信、吴泳铭,阿里这艘商业巨轮的掌舵者不断变换。曾经“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的阿里,也在风云诡谲的互联网江湖逐渐失速。

  如今吴泳铭重绘战略大图能否成为阿里未来10年的航海地图?在风云激荡的大海中远航,阿里的下一站又是哪里?

  分拆生变

  按照阿里最初的分拆上市,盒马有望在6到12个月内完成上市,云智能集团将在12个月内完成分拆并上市,菜鸟预计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完成上市。

  菜鸟首当其冲率先向港交所递表。但事隔一个多月,阿里却突然宣布,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与此同时,盒马的首次公开募股暂停。

  对于阿里云分拆的紧急“刹车”,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10月18日,有消息称,美国商务部将进一步收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

  而从行业来看,全球云市场,包括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等云公司均背靠母公司开展业务,从未出现过成规模的公有云IaaS(基础设施)业务单独分拆上市。在AI算力军备竞赛的大背景下,这些云厂商更需要母公司做后盾。

  阿里云是阿里系产品的技术底座,这一定程度上从近日阿里云异常引发淘宝、闲鱼、钉钉等阿里系产品故障就可看出。吴泳铭称,阿里未来10年将是AI驱动,云智能集团是承载这一使命的载体。

  因此,阿里在财报中提出,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可能无法按照原先的设想提升股东价值,因而决定不再推进,而是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相较于阿里云全面分拆的突然“刹车”,盒马IPO暂缓则早有征兆。

  9月,就有媒体报道,阿里正在搁置盒马香港上市,因市场消费股投资气氛低迷,上市后估值可能仅为40亿美元,远低于去年考虑筹集新融资时设定的60亿至100亿美元目标。

  盒马为什么拿不到理想估值?零售业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今年港股流动性表现较差,企业估值普遍不佳。另一方面,今年零售、食品公司的活跃度也一般,老乡鸡、沃隆食品等公司均主动终止了IPO,阿里做出这个选择并不意外。

  诞生于2015年的盒马,是阿里聚焦新零售业态的新尝试,侯毅担任CEO。盒马最初并不考虑“盈利”与否,在阿里的全力支持下,盒马进行过多种业态的尝试,先后推出盒马鲜生、盒马F2、盒马MINI、盒马里、盒马小站、盒马集市、盒马Pick’n go、盒马X会员店、盒马邻里和盒马奥莱等多种业态。

  直到2021年6月,阿里宣布组织升级,全面推行经营责任制,盒马才开始自负盈亏;半年后,阿里进一步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盒马从事业群转变为独立公司,对盈利的需求更为迫切。

  今年1月,侯毅在全员信中表示,盒马的主力业态盒马鲜生已经实现盈利。4月,他又表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盒马已经实现全面盈利。

  但看似一切向好的发展态势下,依旧暗藏着来自内外的重重阻碍与威胁:“狂飙”的扩张步伐、初次盈利的不确定性,以及棘手的供应链管理问题等,都是侯毅亟需解答的问题。

  对于盒马的首次公开募股暂缓,阿里表示,正在评估确保成功推进项目实施和提升股东价值所必需的市场状况和其他因素。

  充满变数的一年

  “变化”贯穿阿里过去一年。

  有市场观察人士指出,一家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宣布如此剧烈的改组、拆分,又因实际情况变化,不到半年时间重新调整,这样的情况全球鲜有。

  今年3月,阿里启动24年来最大规模组织变革,把一个阿里集团拆分成“1+6+N”:1 个控股集团、6 个业务集团和 N 个业务公司。

  到了5月,阿里对外宣布所有业务集团董事会成员名单以及部分业务集团的上市和融资。此后,盒马、云、菜鸟等业务均透露上市时间表。

  架构巨变伴随着人事巨变。“一拆六”的表面是分权,而实际更关键的是人事洗牌,部分“退休元老”回归执掌分舵。

  比如,彼时不在具体管理岗位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委员会成员蔡崇信、彭蕾、王坚均出现在1-2个业务集团的董事会中,同时回归的还有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十八罗汉”中的吴泳铭、童文红。

  同时,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阿里一共减员14785人。这意味着,员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调整中沉浮一次。

  行至9月,密集猛烈的人事变动使得权力进一步集中到阿里“十八罗汉”之手,蔡崇信接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吴泳铭担任CEO。张勇则淡出权力中心,原专职担任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也由吴泳铭代为兼任。

  在正式接任阿里集团CEO的第3天,吴泳铭以署名全员信的形式,与阿里人进行了第一次沟通。“时代在变,阿里必须变!时代在进步,阿里更必须进步!”在全员信中,吴泳铭再次强调了“变化”的重要性。

  用户为先、AI驱动,成为吴泳铭为阿里未来发展画出的两大战略重心。围绕两大战略重心,阿里将对所有业务进行重新梳理,重塑业务的战略优先级。

  在这背后,是24岁的阿里竞对林立,核心业务正不断遭遇强敌蚕食。高盛全球投资研究报告显示,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66%下降至2022年的44%左右,四年大降三分之一。同期竞争对手中,京东稳定保持在20%左右,拼多多则从10%增加到18%,而抖音和快手的迅速崛起,蚕食的主要份额正是来自淘宝和天猫。

  同时,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云业务,2019财年-2022财年收入增速分别为84%、62%、50%、23%(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呈逐年下滑之势,到2023财年,云业务的收入增速更是降至4%。

  “敢于冒险、敢赌。”一名老阿里人评价吴泳铭,在阿里体系内,吴泳铭曾带队创业,搭建阿里电商的营销平台阿里妈妈,还曾主导参与对高德的投资并购案;而在阿里体系之外,他以创始合伙人身份创立元璟资本,先后在硬科技、新造车、数字医疗以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展开投资。

  退居二线的“十八罗汉”再次回到前线冲锋,蔡崇信和吴泳铭能否带领阿里走出困境,仍需交给时间去验证。

  绘制新战略大图

  巨轮迷航之际,马云家族信托的减持带给外界颇多猜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两份144表格显示,马云家族信托全资拥有的JC Properties Limited和JSP Investment Limited拟于11月21日出售阿里巴巴创始人股份,均为500万股美国存托股份(ADS),共涉及股票市值8.707亿美元。

  11月18日,针对近日马云家族信托拟减持一事,马云办公室律师回复表示,这次披露的出售是一个远期规划。该目前没有发生实际减持。马云坚定看好阿里,当前股价远低于阿里实际价值,仍会坚定持有阿里股票。

  作为马云的铁杆合伙人,蔡崇信和吴泳铭身上的担子不轻。履新CEO后,吴泳铭为阿里绘制了一张全新的战略大图。新领导班子针对未来10年制定的新战略,既支持阿里各业务线独立面向发展,但也强调分而不散。

  “我们正在探索建立相应的激励体系,在业务集团的独立性和协同性之间着力取得平衡,实现发展的最大合力。”吴泳铭说。

  这与阿里最初对业务分拆的期盼有所不同。3月,时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兼CEO的张勇开启成立以来最大的组织变革。

  张勇认为,让各个业务独立、上市能解决员工“为谁而战”的问题,“大家不是为了完成绩效聚在一起,而是共同做一项事业”,事业是否成功不靠绩效考评,而靠市场检验。之后阿里能跑出若干个上市公司,经过几年后还能“生儿育女”,分出更多的上市公司,“这样业务才算走向繁荣。”

  如今,随着阿里管理权杖完成交接,吴泳铭为阿里未来10年擎画出新的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以及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在这3大方向的指引下,淘宝天猫以“用户为先”,坚持消费分级与价格力策略;阿里云坚持“AI驱动、公共云优先”,以AI+云计算双轮驱动发展;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致力于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化供应链网络和AI+数字零售核心技术能力;菜鸟将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设全球智能物流网络……

  如果说,这3大方向的确立是阿里“稳中求进”的核心,那么第一批战略创新级业务的推出,则是阿里“积极求变”的关键。

  在财报电话会上,吴泳铭公布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1688、闲鱼、钉钉、夸克。阿里提出,将以3-5年为周期对这四大战略级创新业务进行持续投入,以独立子公司的运营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这几项业务的价值。

  顺着吴泳铭的战略规划,可以看到,在完成“大象转身”之后,阿里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只是市场留给它试错的时间已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