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方圆

银行“补血”需求旺 二级资本债发行提速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前,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完成300亿元、4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工作。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8月以来,已有6家上市银行发行累计9期二级资本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达4148亿元。

  目前商业银行“补血”需求旺盛。分析人士认为,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或将提速,且随着2025年初考核时点临近,四家国有大行的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资本补充缺口有所扩大,不排除今年年底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正式发行的可能。

  密集发行二级资本债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主要有内源性、外源性两大渠道,其中,内源性渠道主要是利润转增,外源性渠道包括发行股票、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永续债、二级资本债是近年来常见的银行资本补充工具。

  近期,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明显提速。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8月以来,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成都银行6家上市银行累计发行9期二级资本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达4148亿元。若将时间线拉长,今年以来,已有8家银行累计发行15期二级资本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达6548亿元。

  目前商业银行“补血”需求旺盛,二级资本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2022年末分别下降0.87个百分点和0.27个百分点至16.89%、13.31%,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4%、11.95%,处于2019年以来的历史较低水平。   

  对于后续二级资本债发行,业内仍然有较强预期。民生证券研报称,从到期赎回情况来看,商业银行10月份二级资本债券赎回压力仍较大,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的诉求仍较强,四季度供给量或不低。

  TLAC缺口受关注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已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银行中,工、农、中、建国有四大银行占据主***置。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相关监管规则,我国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包括工、农、中、建国有四大银行)应于2025年1月1日前达标第一阶段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考虑到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距TLAC达标仍有一段距离,四家银行的TLAC非资本债券或最快于今年年底发行。   

  所谓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主要指的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在进入处置程序时,能够通过减记或转股方式吸收银行损失的各类资本或债务工具的总和,其主要用风险加权资产与最低杠杆率来进行衡量和计算。按照监管规定,2025年起,我国G-SIBs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杠杆比率应分别不低于16%、6%。

  “目前我国银行用来补充资本的债务工具主要有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从供给量来看,我们根据工、农、中、建四大行2023年半年报测算,截至2025年初,四大行需补充近2.06万亿元的缺口,而2020-2022年四大行年均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净融资额仅3890亿元,非资本性TLAC工具推出有一定的必要性。”华泰证券固定收益团队表示。

  中信证券表示,此外,除了四大国有行,未来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均有望被纳入G-SIBs,预计这些银行的资本补充需求将继续上行,TLAC资本补充需求可能逼近4万亿元。

  在发行节奏上,光大证券表示,考虑到2025年初是第一个达标时点,预计我国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脚步渐行渐近,最快或于2023年底、2024年初推动试点发行,并于2024-2025年进入发行高峰期。